項目背景
三百年前,藏族和漢族的物質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轉渡。因渡河不及時,大渡河兩岸經常貨物堆集如山,一些鮮活食品(比如說山珍、肉菜)因無法過河而腐爛,而頻繁的軍隊調動在這里也成了梗阻。公元1705元,康熙皇帝為了祖國的統一,解決漢區通往藏區道路上的梗阻,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橋梁,經過一年的修建,大橋于公元1706元建成,康熙皇帝取“瀘水”(即大渡河舊稱)、“平定”(平判西藏準噶爾之亂)之意,御筆親書“瀘定橋”三個大字,從此鐵索橋便成為連接藏漢交通的紐帶,瀘定縣也因此而得名,這塊御碑如今還屹立在西橋頭。
項目簡介
從岸的這一邊到另一邊沒有橋,只有用簡單的繩索搭成的豎立在河中間的網,隊員們只能通過這個網繩,順利到達勝利的彼岸。
目標意義
1、培養商海中的危機意識
2、體會準確溝通信息的重要性
3、體會人力資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性